当下,干掉了法律咨询公司,普通律师就能好过吗?
有位体制内的法检人员对媒体感慨,离职之后,虽然没有了白加黑、五加二的工作考核压力,却陷入了律所以创收为标准无所不在的竞争环境:每个月全所的例会上,领导都会公开宣讲每个律师的案件创收排名,奖优罚劣,即便自己想不把收入看的很重,可坐在那里面子都过不去。
很多人对于律师的印象,还停留在追求公平正义、自由职业者的认识层次,不知如此的创收环境和压力下,还会诞生出肯冒着执业风险、敢于逆杵当地司法、不惜成本追求案件公平正义的律师吗?
这仅是对于律师个体而言,放到了律师事务所的层面。以创收为目标和载体,旨在律所搬进甲级写字楼、营业面积装饰装潢规格非凡、律师从业人数过百超千设立分所、收费目标过千万超亿元......会容下影响律师低价收案、面向普通民众、在一个案子上没有商业价值的代理三审五审?
如此的商业氛围之下,经过这几十年的竞争,终于,律师行业形成了目前的生态环境:有限的法律市场下,律所跟律所之间,律师跟律师之间,具有明显的二八分化,而且已经形成了大格局变化不大的案源固化。
商业氛围,不仅体现在了案源分配上,更是体现到了营收分配上。尽管法律规定的是,律所不以盈利为目的,但架不住一群就是以研究规则为工作的群体,不断的探索创新。
律所内部,超越全体律师会议、合伙人会议之上的管委会,这法律上没有概念,被创设了出来;营销部门、推广部门、公关费用等,带有明显商业宣传的机构和人员,成了很多律所的标配;甚至有律师留言,从律师身上的案件提成,管理层还可以分红。律所,俨然成了商业公司,律师,俨然成了律所的打工人。
如此的律所管理模式,是不是正在成为当下众多律所推崇的经营理念和改造方向?终于,商业化的浓厚,引来了资本的关注和介入。资本介入律师行业,本号曾经写过数篇文章,大体的套路是,资本(内部是数个合伙人、外部是社会出资人)出资购置楼宇、办公设施,雇佣行政等服务人员,通过规章制度控制了律所的人财物。剩下的就是,就是如何从律师代理案件上实现盈利了。
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,以上的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,律所、律师身上承担的运营成本、利益分配者,越来越多。举个例子,收费一万元的案子,扣除了律所收费、办公费用、税收费用等,办案律师拿到手里,也就是两三千元。
仔细翻看法律咨询公司的背景就会发现,哪个法律咨询公司,背后没有律师的身影?律师不能成为法律公司的法人或股东,但律师的亲人、朋友,可以不?问题是,取消了法律咨询公司,律师真的能安逸有案源了吗?
法律咨询公司的兴盛,不过是律师行业商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行业外形态罢了。
在各大全国性律所垄断了全国性上层案源、地方性律所垄断了当地上固有资源案源,留给八成多的普通律师,只能是背负着沉重的执业成本(上文已经说了),向社会群体寻找案源、寻求降低执业成本的门路。
那些在平台上直播、跳舞拼流量的,都是普通年轻律师,年收入上百万,谁不知道这有损自己律师形象啊?经济下行下,法治推进遇到一定瓶颈下,连各大律所都频频暴雷,另一面律所商业化形成的利益垄断不断强化,从律所内部到外部资金都觊觎起律师行业的盈利性,大量法考通过者不断涌入律师行业,法律咨询公司的存在,不过是普通律师的生存之道罢了。
往期文章:诈骗罪比盗窃罪的量刑轻...从电影《孤注一掷》谈对诈骗的惩治
往期文章:没有焊接资格证,不是拘留个体焊接人员的“依法”理由
往期文章:三年前上百名法院人员烂尾楼集体维权,如今小区建成,他们对公正的理解深了吗?
为方便与网沟通,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:kelly489112(劳拉)为好友,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。请注明职业,以便分类建群。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。本号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禁止其他媒体(不包括朋友圈)进行转载,侵权追究法律责任。